青山那些事|9.13,武钢的那年今日……

9月13日

对于青山是个大日子

1958年的今天

毛泽东主席迈着矫健的步伐

走上武钢一号高炉

见证共和国“钢铁长子”

第一炉铁水喷薄而出

2023年的今天

武钢迎来了投产65周年之庆

“青山那些事”

带你走进红钢城的那年今日

1952年,新中国百废待兴,重工业尤为落后,人均钢产量只有2.4公斤,而同期苏联人均钢产量则是中国的60多倍。按照毛泽东主席“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指示,国家计委、重工业部筹划在华中腹地大冶附近建设一座新的钢铁工业基地。

△武钢原始地貌图。

1954年4月,经苏联和中国专家联合勘探,厂址最终选定武汉市东郊青山镇以南一片叫“荒五里”的地方,新中国第一座钢都就此取名“武钢”。

武钢一号高炉容积1386立方米,日产生铁2000吨以上,比当时号称“西欧最大高炉”的英国威尔思公司四号高炉日均产量还高500吨。其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当时堪称世界一流。

△武钢一号高炉开工典礼。

1956年的一个夏夜,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东湖接待了两位被阳光晒得黝黑的客人——时任武钢经理的李一清和时任武钢副经理的韩宁夫。毛主席指着桌上金黄的芒果和鲜红的西瓜,幽默地说:“我吃西瓜,吐出瓜子;芒果归你们,吃了芒果,要吐出钢铁!”

1958年9月10日中午,毛主席抵达武汉,他向李一清和长江流域委员会负责人询问什么时候出铁,指示“早一点更好”。按照毛主席要求,湖北省委决定9月13日出铁。

9月12日晚11点30分,一号高炉炉内开始安装枕木,为了缩短安装时间,时任一号高炉炉长的李凤恩带领炉前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铁人精神,带头爬进炉内,让炉外的工友从高炉风口和出铁口将一根根枕木递进去。已经开始烘炉的炉温在50摄氏度以上,工人们汗如雨下,干脆就光着膀子干……大家人拉肩扛,硬是在3个半小时内往炉膛里装进了1500根枕木。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武钢。

1958年9月13日下午两点来钟,毛主席乘船到红钢城码头登岸,在湖北省和武钢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乘上汽车,首先来到厂前区办公室稍稍休息。在听取武钢公司负责人汇报情况后,毛主席关心地问:“什么时候可以出铁呀?”当听到三点半钟左右可以出铁的回答后,毛主席进一步关心地问:“是不是有把握呢?”当听说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把握,但也有可能有预计不到的万一时,毛主席笑了笑说:“今天看不到,我明天再来,明天看不到,我以后还来。总而言之,我三顾茅庐也要看到你们出铁。”毛主席对一号高炉的出铁寄予了这样深切的关怀和期望,是对武钢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下午2时59分,毛主席离开简易活动房,乘车驶向1号高炉。转眼工夫,轿车出现在1号高炉出铁场上,聚集的武钢职工正翘首以待。当轿车出现时,骤然爆发的欢呼声压倒了高炉风机的巨响,气球、彩带在人群上空飘曳,人人都想看上毛主席一眼,争先恐后地朝轿车挤拥过来。

经过开道,毛主席挤出人墙,穿着青布鞋踏上了高炉铁梯,有人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则向群众挥手致意。

△武钢一号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铁水。长江日报记者 郭雷震 摄

下午3时25分,1号高炉生产岗位上,李凤恩、包秀良、苏恒秀等先进生产者奋战在炉前,为了让1号高炉提前出铁,他们已是三天三夜没合眼,炉前炉后忙碌不停。随后,只听见厂长发出“出铁”的命令,出铁口打开了,霎时间只见炉内喷出大团大团焰火般的火花,紧接着风呼火啸地射出一道闪电似的烈火,照耀得满炉台大放光彩。站在二弯沟岗位上的李凤恩兴奋地仰着头朝平台报告:“毛主席,铁水流出来了!”话未落音,火龙般的铁水猛然冲出出铁口,顺沙沟蜿蜒而去,一路噼啪作响闪出金花,从出铁台飞泻而下,似一束耀眼的火柱倾进铁水罐里。

△图片来源:武钢有限

毛主席兴奋地站起来,望着那汹涌奔流的铁水,满面笑容,炉台上下兴奋的呼喊声震耳欲聋。这一刻,平台上的人开始鼓掌,毛主席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也朝在炉台上忙碌的炉前工们鼓掌致意。虽然第一炉出铁不多,但是毛主席依然亲切地笑道:“这次少,以后会多的。”

△庆祝武钢一号高炉出铁。

在毛主席视察后不久,武钢工人为不断提高生铁产量而努力,日产量迅速突破了2000 吨。在之后的60年中,一号高炉经过历次技术创新和改造,屡创奇迹。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武钢一号高炉从孕育、诞生到成长,一路承载着兴国强国的钢铁使命。2019年10月14日,武钢一号高炉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光荣退役。投产半个多世纪以来,武钢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5426.16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功勋炉”“光荣炉”。

△图片来源:湖北之声

2021年,武钢一号高炉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按照“修旧如旧、传承历史”原则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点的标准,武钢有限精心打造了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

△图片来源:湖北之声

如今,高炉炉体下方一楼为史料陈列展览馆,二楼复原了1958年9月13日高炉出铁的历史场景,承载着钢铁报国初心的它,已是融入了一代代产业人艰苦奋斗红色基因的精神地标。

△图片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


红色钢城诞生

年轻的共和国

向全世界挺起了钢铁脊梁

“自立自强  艰苦奋斗”

武钢一号高炉

传承了65年的精神

荣光与梦想

续写新辉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