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市青山区各街道百花齐放。
大家继续发挥共谋共建作用,从每一件小事出发,完善小区环境,提升民生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共谋共建促发展
协力点亮23盏路灯
“现在小区变得亮堂了,再不用拿着手电筒出门了。”在社区、居民、物业、业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钢都花园街道绿景苑小区增设了23盏路灯,满足业主夜间出行及日常生活需求,提升了小区居住舒适度,看着明亮的灯光,居民胡志钢感慨道。
△物业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安装路灯的地面
“原来的旧路灯装得真的太高了,每次换灯泡,物业还得安排起重机,居民也得配合挪车,很不方便。”绿景苑小区物业项目经理介绍,进入冬季,天黑得早,居民多次向物业反映小区的路灯设施老化,不够亮造成出行不方便等问题。
绿景苑社区党委书记召集了居民、物业、业委会三方联动会议,就小区增设、维修路灯的情况征集居民意见。居民纷纷提出建议:“可以更换矮一点的路灯,又亮又不用挪车,也不需要用到起重机了。”“在特别暗的地方加装一些路灯,这样就不影响出行了。”
小区业委会介绍,居民对这次换路灯的事情高度关注,业委会及热心居民代表陪同物业人员一起实地查看小区里需要更换、维修、增设路灯的点位。居民不仅一个点位一个点位地看,还有热心居民自己手绘了简易“小区路灯图”,确定了路灯安装高度、位置、间距等。最后的改造方案经公示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与支持。
△物业工作人员正在为增设路灯布线穿管
改造完成后,崭新的路灯整齐排列,明亮的灯光照亮小区,居民纷纷在群内分享这一喜讯,“新设的路灯好亮啊,有过节的感觉了!”“现在,路好走了,心也舒坦了!”“公共收益解决了问题,这个钱花得值!”
据小区业委会介绍,在居民和业委会在社区统筹调度下,通过三方联动议事,完成了多项小区换新工作,如对路灯全面检查和更换、修缮更换损坏铁艺围栏、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及路面拐角处安装减速板、对楼顶墙体裂纹和脱体进行加固和维修等。
“小区的事情自然由居民自己来做主。”绿景苑社区党委书记介绍,今年以来,社区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引导小区多元主体共同助力基层治理,鼓励居民当家做主,现在大家劲往一处使,办起事情事半功倍。物业企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打造社区“初心长廊”
强化党建阵地建设
“又多了一处遮风挡雨休息地,以后举办活动更方便了,太好了。”家住钢花村街道117社区老党员李爷爷,坐在干净整洁的“初心长廊”里笑着说。
这处“初心长廊”,面貌崭新,高高悬挂的2块牌匾是由社区邀请青山区一冶书法家协会会长题字,书香氛围浓厚。庭中挂有10副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金句,十分醒目,为社区新增一处亮眼的党建理论学习好去处。
据了解,117社区属于青山区老小区,居民大多为一冶退休职工,其中有600百余名老党员,社区需要一处进行户外党建活动的场所。
武汉地铁集团人防院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并向社区提出了解决方案——将休闲广场的一处长廊进行改造,最终建成“初心长廊”,增添居民休息处,便于露天党建活动开展。
△117社区书记向武汉地铁集团党委副书记展示了赠予的剪贴画
117社区书记回赠武汉地铁集团人防院剪贴画,剪贴画由“武汉剪纸”非遗传承人毛明月亲手制作。剪纸作品将武汉地铁集团人防院与117社区基层共建的点滴汇聚在画中,记录着117社区美好生活环境的发展。
社保卡业务就近办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现在办事儿越来越便捷了!没想到家门口也能办社保卡的业务!”由于忘记了社保卡密码,试了几次之后被锁定,汪女士便来到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不到五分钟就办理好了社保卡的密码解锁和密码重置。
此前,社保卡相关业务只能前往社保处和各合作银行指定网点办理。如今,社会保障卡服务的申领、功能激活、密码修改、挂失、注销等共计12项业务已下沉至街道,打通了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居民办理业务又多了一项“就近办”的选择。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青山区全力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青山区行政审批局联合多个部门,陆续将社会保障卡服务、残疾人证办理、生育登记服务、异地就医备案等38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从源头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让居民群众真真切切体验到政务服务的便捷与舒心。
接下来,青山区冶金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立足居民群众需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积极承接更多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延伸服务触角,努力做到打通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办事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群策群力焕新颜
变“堵”为“疏”
“新开了这个门,每天买菜再也不用绕路了。”一大早,钢都花园街道126社区居民曾阿姨买菜回家。从小区北门进入,穿过2组团围栏上新开的小门,只走了50多米,曾阿姨就到了自家楼下。
126社区是钢都花园街道面积最大的单体小区,于2001年建成,居民们习惯叫它126小区。小区东西跨度约600米,有37栋居民楼,160个单元。小区占地面积大,东西跨度大,当初为方便管理,126小区被分成了5个组团。在小区围墙的基础上,每个组团也有独立的围栏。
△被修补之后的围栏
社区的老街坊曾阿姨介绍,小区有东南北3个大门,北门附近有菜场、公交站,但2组团的出口离北门较远,要绕行200米左右。“有的居民把围栏的铁栏杆破坏后形成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洞,慢慢地,大家都习惯了钻洞进小区。”
社区物业经理介绍,物业虽然多次封堵,但堵了没多久就又被居民想办法打开了。街道挂点干部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指导社区运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彻底解决这一存在安全隐患且不文明的问题。
社区组织物业、业委会形成三方力量,多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听取居民的建议。有居民在会上说出了实情,“年轻时大家腿脚利索,不怕绕路。但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不愿意多走路,钻洞就图个方便”。
一味地堵,并不能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重新开一道门的方案成为不错的选择,但有的居民提出反对意见:在2组团紧挨小区北门的围栏上开一道新门最合适。然而,这里靠近38单元,单元的居民担心影响自己的生活,一开始他们并不愿意。
△居民从新开的门中走过
要给大家做通工作,社区发放了300份《加强小区安全管理致居民一封信》,解释封洞的原因,以及开新门的好处。小区业委会主任、巡逻队成员等志愿者也站出来,做好宣传工作。巡逻队成员说:“平时在院子里巡逻遇到了38栋的朋友,我会以聊天的方式宣传开门的好处,同时倾听他们的想法。有时候我们也会和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一起上门了解情况,或者间接通过和38单元居民关系好的朋友帮忙做工作。”
为解决38栋居民的担忧,社区承诺安装摄像头,保障居民的安全。有的居民担心单元门前会变成停车场,社区安装了新的晾衣杆,把相关区域阻隔开。最终,开新门的方案得到大家一致同意。近日,经过物业施工,一个一米多宽的新门终于被打通。待居民习惯一周后,小区围栏上的破洞被重新修好。
社区党委副书记说:“这段时间观察下来,再没有出现新的破洞。通过社区、物业、居民等多方参与,大家自己讨论、设计、宣传,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我们打开的不止一扇新门,同时也打开了居民之间的心门。”
勠力同心,携手并肩,多方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