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党和国家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安排。随着医保改革持续深化,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不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提升基金使用效率,明确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简化优化业务经办流程,是医保部门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推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和长期目标。
武汉市青山区医保部门在武汉市医保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克服当前机构改革不到位、无独立办公场地、人员严重不足等困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优化医保为民服务事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全面落实国家医保服务清单,不断提升医保服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和便捷化,持续创新服务提供方式,促进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相融合,推动高频业务下沉,方便人民群众办事,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落实医保服务清单
促进医保管理标准化
2020年5月,针对群众医保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国家医保局印发《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涵盖了群众最关心的医保参保和变更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医疗费用手工报销、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等事项。青山医保部门以《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作为医疗保障服务标准,多筹并举,推动医保服务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切实解决医保服务事项中申请材料繁多、业务流程复杂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方便参保人员。
服务事项标准化。通过对国家医保政务服务10大项28子项清单逐一梳理,同时对省政务服务网点亮的服务事项清单统一认领,规范办理,实行医保办理事项“政策公开、流程透明、操作便捷、全程监督”。
▲在建医保经办服务大厅效果图
服务大厅标准化。在市医保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即将投入使用的青山区医疗保障综合服务大厅对标国家医疗保障经办大厅设置与服务规范,统一服务场景和设施设置,大厅内设有咨询导询台、智能取号区、休息等待区、业务办理区,自助服务区、电话接听中心、母婴室等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分配衔接有序,动线布局合理。
服务流程标准化。大厅前台窗口实行综合柜员制,参保人员办事只取一次号、只排一次队、资料齐全一次办结,大厅做到引导人员前置分流、值班领导现场化解矛盾、经办窗口优质服务多重保障。
服务评价标准化。所有医保服务窗口统一设置双评议二维码,线上经办业务实行“好差评”全覆盖,参保人员对医保经办服务和欺诈骗保实行多种渠道监督评价,全面提升医保服务效能和经办水平。
大力推进业务线上办理
避免群众办事多跑路
为落实市区“四办”改革要求,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医保服务,青山区医保部门强力推进线上办事力度,不断扩大网上业务范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
深入宣传推广线上申办门诊慢特病方式,倡导参保人员通过手机微信“武汉慢特病申办”小程序,足不出户即可上传病历资料、鉴定病情标准、查询办理进度、打印认定结果,改变了以往复印病历和多次往返的弊端。对于恶性肿瘤(含白血病)放化疗、慢性肾衰竭需做肾透析治疗、肝移植术后抗排斥、肾移植术后抗排斥、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症状的)、重症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孤独症(孤独谱系障碍)12个门诊慢特病以及苯丙酮尿症(普通型苯丙酮尿症和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经我市三甲定点医疗机构明确诊断的,由确诊医疗机构快速线上鉴定后,1个工作日即可完成门诊慢特病认定。截至2022年11月全区已线上受理门诊慢特病申报8707人次,认定通过4581人次。
通过鄂汇办、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等手机APP多渠道开放线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登记,参保人员线上提交申请资料后2~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审批,避免两地往返,截至今年11月已线上受理异地就医备案申请1958人次。
线上开通医保费用零星报销、生育津贴业务线上申报新服务模式,实行每日受理、每周出账,日均线上办理量占办理业务总量比重逐步上升,获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
不断扩大异地就医范围
外出看病可一站式结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异地门诊结算全面实施。截至2022年7月底,全国已开通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5.91万家,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99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7.32万家。2022年武汉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已全部开通异地门诊结算功能,参保人员可持本人医保电子凭证或二代以上社保卡在全国已开通异地门诊结算功能的医疗机构和药店直接就医购药。
异地门诊慢特病结算逐步推进。2022年11月,武汉市已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范围。为方便参保人员跨省直接结算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新增跨省门诊慢特病告知书等查询功能,参保人员可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点击“异地备案”栏目,在“异地就医更多查询”子栏目中使用新增“门慢特告知书”“门慢特资格”查询功能,参保人员可以了解自身已有的门诊慢特病认定资格和参保地关于门诊慢特病相关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政策、流程等内容。
打通办事“最后一公里”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
为区内参保人员提供多元化服务。青山区医保部门按照省、市、区要求,不断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将参保人员高频办理业务逐步下沉到医院、药店、街道、社区(村),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办事、联合办事。
聚焦重症患者需求。2020年疫情期间为解决门诊慢特病人员跨区就医购药不便,在当时全区未配置门诊慢特病药房的情况下,青山区医保部门通过积极与市医保局请示汇报,市医疗保险中心1个月时间内分3批分别将青山区门诊慢特病药店新增开通到1家、2家和8家,并协调马应龙才智药店通过互联网线上就医购药、线下配送药品的功能为慢特病人员配送药品1.2万余人次,有力保障了全区4.9万慢特病人员疫情期间正常用药。今年9月支持具备条件的马应龙才智药店积极申请,成为全区唯一1家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定点零售药店,填补了青山区内参保人员无法就近购买“双通道”药品空白。
保障困难群众就医。2019年以来,不断织牢医疗救助密网,巩固拓展医保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约救助36440人次,拨付医疗救助款约2472.87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保13089人次,资助金额约367.97万元,切实减轻了低保、低收入等困难对象看病就医负担。在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政策及相关资金支付情况,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站。按照国家医保局规定标准,在普仁医院、马应龙才智药店建服务台、背景墙、“中国医疗保障”logo标识,受理群众咨询、信息查询、就医购药指导、密码修改、诉求处理、政策宣传等14项服务,后期还将增加参保登记、保费缴纳、异地就医登记备案、门诊慢病鉴定、医药机构变更、现金报销等6个服务事项,让参保人员更好近距离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经办服务。
开展医保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将城乡居民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参(停)保、异地就医备案登记等医保高频办理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村),部分证件事项承诺制容缺办理,把医保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最后“一公里”,倾力打造让群众更满意的医保服务。
参与新生儿落户“一事联办”。与区公安局人口大队开展新生儿落户+参保“打包办”,实行资料共享、信息共享、平台共享,为新生儿落户参保提供一站式服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