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燃气钢瓶都有“身份证” 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出站进站要扫6次码

长江日报6月16日讯 16日,青山区举行居民燃气使用安全宣传活动,区城管局联合区内3家燃气储配站为居民带来了专业的燃气使用知识。看外观、扫二维码、拨打咨询电话……活动现场有工作人员给居民讲解如何安全用气,居民在家就能自查液化气钢瓶的“健康”状况。

张旭坤(右)正在给居民讲解燃气钢瓶的使用。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现场展示的每一个液化气钢瓶在抓手处都有一个二维码和条形码。青山区城管局热力燃气中心工作人员张旭坤介绍,条形码是燃气企业使用的,前三位60X代表着所属燃气企业信息,同时也是充装的依据。

每一个合格的燃气钢瓶在抓手处都有一个二维码和条形码。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二维码则可供居民使用,用支付宝、微信扫码即可。记者扫码后看见,跳转出来的页面可以查询钢瓶信息、充装信息、流转信息等。自家的钢瓶属于哪家企业,最后一次充气是什么时间,是哪一名配送员配送等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武汉市实行钢瓶信息化管理,每个合格的燃气钢瓶上都有一个二维码,钢瓶也有了“身份证”。

用支付宝、微信扫码可以查询钢瓶信息、充装信息、流转信息等。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截图

二维码除了让居民扫码查询,使用更安心,它更大的作用在于规范化的管理。张旭坤说:“钢瓶从出充气站到回充气站,一共要扫6次码。”这6次分别是:钢瓶在储配站充气、钢瓶出站上车、供应点接收、送气员送给用户、送气员回收以及储配站回收等环节。

“通过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杜绝 ‘黑钢瓶’的产生,没有身份标识,储配站就不会给钢瓶充气。同时,每个钢瓶都有对应的燃气企业,钢瓶不再混用充气,明确了各燃气企业的主体责任。”张旭坤说道。

目前,瓶装液化气多在农村地区、老旧小区低楼层住户家、沿街小餐饮店等场所使用,除了保证燃气本身的安全,居民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许多细节。液化气钢瓶有“十不准”:不准购买和使用“黑气”;不准在卧室、地下室存放钢瓶;不准将钢瓶横放或倒置;不准摔打碰撞钢瓶;不准倒罐和私自倾倒残液;不准自行拆卸钢瓶角阀;不准将钢瓶置于阳光下曝晒;不准使用过期、报废钢瓶;不准在家中长期闲置、超量存储钢瓶;不准用火、热水等加热钢瓶。

张旭坤说:“用气关系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使用燃气时,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黄红波 彭亚楠 舒敏)

【编辑:胡之皓】

(作者:覃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