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党史课”走进青和居,居民在展览上找熟人

长江日报6月11日讯 11日,青山区工人村街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以往不同的是,街道自创了“行走的党史课”——工人村地区发展成就巡回展,用图片展览的形式,讲述在党的领导下青山区、工人村地区的发展变化。展览的第一站来到青和居社区,据了解,“行走的党史课”将走进工人村所有社区,与居民一起分享、学习党史知识。

社区居民正在看展。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展览的主题为“和居之变”,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和居是工人村地区棚改历史和社会治理创新的缩影,叫“和居之变”,既有指代“青和居”的意思,也有和谐居住环境的含义。“我们用可移动的展览形式讲述工人村的历史,就是希望‘行走的党史课’走近千万居民的身边,走进他们的心里。”

展览讲述的是老工人村居民的人生故事,大家看得格外认真。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长江日报记者看见,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青山绿水源远流长、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沧桑巨变恍如隔世、党建引领幸福生活。展览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了青山的历史、武钢的创业史以及新时代青山区在民生、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进步。

“行走的党史课”将走进工人村所有社区,与居民一起分享、学习党史知识。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展览当天刚好遇到社区为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一个个带着奖章的党员成了现场的惊喜观众。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与其他人看展不同,老党员们喜欢对着照片讨论:“这不是我们楼栋长吗?”“这是我的网格员小童,她疫情期间给我送过菜。”“他怎么也在照片里?他是我们那栋的。”原来,照片里展示的大多是发生在居民身边的事情,展览讲述的正是这些老工人村居民的人生故事,大家看得格外认真。

毕旺娣在展览中发现了一张自己在“社区好味到”食堂吃饭的照片。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李万云、毕旺娣夫妇是青和居的“新”居民,他们2017年才搬来。李万云说:“刚搬来时,好多东西都丢了,我们忙得手忙脚乱。但‘天天敲门组’来了,网格员帮我们买东西,给我们找维修师傅。我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关心居民的社区。”如今,李万云和毕旺娣也加入了“天天敲门组”。毕旺娣甚至在照片中发现了一张自己在“社区好味到”食堂吃饭的照片,她忍不住和照片合影。

黄格菲(左)正在和同学一起看展。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摄

因为展览设置在街道辖区内的桥头小学,下课时还有小学生来围观。5年级学生黄格菲对这些照片并不陌生,她见过这些老照片,也听家长说过工人村的故事。“我住在青惠居社区,我们街道所有社区都是又干净又文明。我们小学生也要学会爱护环境,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长江日报记者覃柳玮 通讯员彭亚楠 胡洁冰)

【编辑:胡之皓】

(作者:覃柳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