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志使用的手枪
这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将军牺牲前使用的手枪。此枪为美国造,“马”牌柯尔特式自动手枪,枪号80292,长20.5厘米,宽13厘米,厚2.5厘米,重1.2千克,整体完好。
赵尚志,生于1908年,辽宁省朝阳县人。1925年他进入哈尔滨许公中学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赵尚志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投身抗日斗争,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副总指挥等职。在东北抗日战争初期,他就指挥了攻打五常堡、宾县、方正,以及“肖田地”突围和“冰趟子”伏击战等著名战斗。这些战斗,沉重打击了敌人,极大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
1938年初,赵尚志受北满临时省委派遣,赴苏联商谈抗日斗争重大事宜,不料被苏方无理扣押。这时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艰苦的阶段,抗联部队开始进行战略转移,陆续进入苏联境内进行野营整训,并不断派遣小部队回东北,继续进行抗日斗争。
1941年10月,赵尚志带领四名同志组成的小部队,从苏联回到东北的鹤立县(今黑龙江鹤岗)北部山区活动。当时赵尚志只带着一支步枪,和他一起回来的张凤岐将自己佩戴的柯尔特式自动手枪送给了赵尚志使用。
1941年末,赵尚志率小部队在鹤立、汤原北部地区开展活动的情况被敌人侦知。敌人进行了阴谋策划,想尽办法捕杀赵尚志。伪鹤立县兴山警察署派出25人进行了7天的搜山,未发现任何线索和踪迹。
1942年1月上旬,敌人再次制定诱捕赵尚志的计划,决定派曾当过伪梧桐河采金株式会社警务队小队长的刘德山去完成诱捕赵尚志的任务。2月初,刘德山伪装成收山货的老客,经跟随赵尚志的姜立新(他早年与刘德山相识)介绍,混入了急于扩充队伍的赵尚志部,并介绍另一名特务张锡蔚也打入了赵尚志小队。打惯了豺狼的英雄却忘记了提防恶狗伤人,他吸收的这两个队员,正是潜伏在身旁的两个特务杀手。
1942年2月12日凌晨,赵尚志在特务刘德山“献计”的引诱下,准备袭击鹤立县伪梧桐河金矿局警察分所和警备队,并作了具体部署。特务张锡蔚以先行侦察为名,去给敌人报信。当队伍在没膝深的大雪中行至距离警察分所2公里的吕家菜园子附近时,刘德山诡称要去小便,闪到赵尚志身后,突然向他开枪,赵尚志猝不及防,腰、腹部中弹扑倒在地。刘德山露出凶恶的嘴脸,又要向战士王永孝开枪,这时倒地的赵尚志忍着剧痛连射两枪,击中刘德山的头部和腰部,刘当即毙命。走在后面的姜立新等人赶紧跑过来,把赵尚志背到吕家菜园子的小窝棚里,赵尚志知道自己伤势严重难以脱险,把装有文件和活动经费的背包交给身边的战士,命令他们迅速转移。
赵尚志身负重伤被俘后,敌人为得到口供,就地审讯。赵尚志正气凛然,忍着剧痛,同敌人进行着最后的斗争。他怒斥伪警察说:“你们不也是中国人吗?你们出卖了祖国,将来要受到人民的审判。我一个人死了没关系,我就要死了,还有什么可问的?”说完闭口不语,狠狠地瞪着敌人。八个小时后,赵尚志壮烈殉国,时年34岁。
赵尚志牺牲后,佩枪被敌人得去,存于伪鹤立县警务科,后被伪警察们使用。1948年东北烈士纪念馆建馆时,当地公安人员找到此枪,献交东北烈士纪念馆。后经赵尚志的老战友张凤岐鉴定,确认为赵尚志将军生前所用之武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