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新洲胡田村 消费帮扶 流转闲田打造强村富民蔬菜基地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2月10日,正月十三。新洲区李集街道胡田村村委会正对面的“新”农田里,青菜已经一茬茬冒出土层。“通过少量试种,看出土壤改造完成了,等天气回暖就可以铺开种植。”站在“强村富民基地”宣传牌旁,青山区公安分局驻胡田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张群胜这样介绍。

为什么田块周边都是黑色泥土?张群胜笑着说:“这是我们专门购买用来改造土质的发酵鸡粪,所以是黑色的。”原来,此前,这块占地6.5亩的土地因多年无人种植,土壤板结。

张群胜和魏晓翔(右)交流蔬菜基地试种的蔬菜生长情况。刘帅 摄

张群胜介绍,2023年履职驻村工作队以来,经过深入走访调研,与村民共同谋划,村里决定以两个可持续增收项目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其中一个便是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田,打造“强村富民蔬菜基地”。

2024年11月,该项目动工,主打原生态蔬菜种植。“改造后的基地,由胡田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优先雇佣本村有困难的村民。菜苗由村民培育,菜肥则由本村桃源黑猪场提供。猪场饲养的生态黑猪全程生态散养,废菜叶处理后可作猪食,循环种植养殖,最大化实现村民增收。”张群胜表示,在试运行正常后,基地会适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沿着基地旁的小路步行两分钟,就是村里另一个可持续增收项目:青警垂钓场。“这块水塘面积达15亩,属村集体所有,此前已闲置超过20年。”张群胜说,改造目标是将水塘从目前的单一灌溉功能,改造为兼具蓄水、灌溉、养殖、垂钓休闲等综合功能。

为了实现功能升级,水塘首先要挖掘污泥,增加深度,“最后依靠船挖机清理了近20天才完成”。张群胜说,目前水塘最大水深达2米,等水闸改造完成,即可投入鱼苗进行养殖。改造后,同样由胡田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垂钓鱼类从村民中购买,确保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收。

“蔬菜基地增加了村里的用工需求,钓鱼池塘能实现垂钓收益。”对于这两大项目,胡田村党支部书记魏晓翔非常看好。

张群胜和魏晓翔(左)交流蔬菜基地试种的蔬菜生长情况。刘帅 摄

据悉,近年来,青山区持续做好对新洲区李集街道、长江新区仓埠街道共计13个村的结对帮扶工作,积极落实驻村帮扶资金,助力基础设施建设、村湾人居环境改善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并持续开展消费帮扶,促进村民持续增收。(文/刘帅 黄乐 许松)

【编辑:邹卓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