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第一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中秋、国庆期间中外游客纷纷打卡这条“中国第一”高铁线,亲身感受以时速350公里通过跨海大桥时“风驰电掣”和“平顺丝滑”的双重体验。
武钢有限为福厦高铁提供高速钢轨6.6万吨,铺轨总长530公里(往返)。这条代表着中国高铁最高科技含量和制造水平的线路藏着多项宝武硬核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从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的建成通车,到随后几十年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对高铁技术及相关材料的绝对垄断形成的技术封锁,再到2008年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开通。如今中国高铁后来居上,技术遥遥领先,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充分体现了包括武钢有限在内中国制造“国家队”自强不息的民族担当精神。
2009年,武钢承担了设计时速350公里高速钢轨的研发任务,其中关键控制程序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可生产出来的钢轨就是满足不了平直度的要求,研发工作一度陷入困局,“卡脖子”技术必须解决,武钢决定自己研发。
武钢有限条材厂大型分厂型线作业区作业长段文参与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钢轨研制工作,那段经历既让段文刻骨铭心,又让他倍感自豪,“那个时候压力特别大,攻关过程也很艰辛,仅程序改进我们就有七八轮,历时一年半时间终于解决了钢轨平直度问题。当时德国一个程序控制的厂家听说之后,觉得很惊讶,想找我们打听是怎样解决的,在那一刻我才感觉到,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有核心竞争力。”
如今,中国已通车运营的高铁里程数超过4万公里,50%以上由武钢有限钢轨铺就,2张打印纸的厚度撑起450公里时速。
福厦高铁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海洋服役高铁线路,沿线不仅台风多发,气候环境高盐高湿,而且全线桥隧比高达84.3%,要求钢轨具有高纯净度、高表面质量,高尺寸精度和高平直度。武钢有限凭借过硬产品一举拿下福厦高铁高速钢轨供货权。
硬核实力来自于硬核技术,多年来武钢有限坚持自主创新,首创了钢轨全万能精轧孔型系统,开发了钢轨尾部高点控制程序等56项关键技术,将每根长度为100米的钢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差,也就是轨高波动控制在0.2毫米之内,相当于只有2张打印纸的厚度,极大提高了高铁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确保了列车以超过300公里的时速。在跨海大桥疾驰时实现“立币不倒”,正是靠着这样的硬核技术,武钢有限高速钢轨在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上率先通过CR450复兴号动车组时速453公里超高速测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国高铁领跑世界速度的优势,一根头发丝的间隙就是我们的标准。
一支成品钢轨是通过轧辊反复轧制成型其轧辊的加工精度,决定着钢轨产品的尺寸精度,而测量轧辊加工精度则需要采用特制的检查样板。
条材厂大型分厂型线作业区陈楠介绍:“每一个钢轨品种就有与之对应的18个轧辊检查样板,我们按照高于《钢轨铁路标准》制定内控标准,自己绘图、设计和制作检查样板,样板与孔型的配合精度,要控制在0.05mm之内,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间隙,由此保证轧辊加工精度。”
为让中国高铁更加安全、丝滑的在钢轨上“贴地飞行”,持续领跑世界速度。武钢有限坚持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对每一根即将上线的轧辊用样板检测孔型,并用塞尺检查缝隙,只有达到“一根头发丝”标准的轧辊才能“上岗”。
“严丝合缝”源于严格苛求,严格苛求铸就宝钢品牌。武钢有限用硬核实力托起国人高铁出行稳稳地幸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