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环境的主体在受到行政处罚后
也必须履行修复被损害环境的责任义务
8月15日
首个“全国生态日”
青山区“长江·青山湿地
——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
正式揭牌
武汉再添生态环境修复基地
图片来源:武汉青山检察微信公众号
基地位于青山区武惠堤建洲民垸,该区域位于青山湿地一期在建范围。青山湿地位于青山区北部,全长12.3公里,面积11700亩,是武汉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1月,青山湿地一期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青山湿地(资料图)
何为生态环境修复基地?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青山区分局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某个企业排污污染了河道,但企业没有能力对整个河道的水系进行生态修复,经过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污染情况进行测算后,企业可以在修复基地灵活选择补种复绿、矿山修复、护林护鸟及劳务代偿等多种方式进行与自己污染量相等的修复。
近年来,针对生态环境损害案例,武汉市积极探索通过补植复绿等方式来开展替代性修复。即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相关主体,在不具备条件进行原位直接修复,或者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修复的,在符合有关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前提下,开展异地替代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等量恢复。修复基地就是进行异地替代修复时可选择的点位。
长江·青山湿地——生态环境公益修复基地正式揭牌
青山区检察院负责人介绍,2021年前,办理生态环境案件时仅处罚相关主体,已经被损坏的生态环境往往是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进行修复。案件相关主体对其损害的生态环境未尽到修复义务。
2021年,生态环境部,最高检,司法部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开展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目前,在武汉市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相关主体有3种途径可以实施损害赔偿。一是认购碳汇量进行经济补偿,二是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实物修复,三是委托政府的修复基地进行实物修复。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青山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就是要落实‘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基本原则,让侵权人身体力行参与环境修复,更有利于环境的修复与治理,以实现惩治违法犯罪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统一。青山湿地基地是全市首家区级生态修复基地,能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山区污染防治工作和环境提升,有效助力辖区高质量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