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三位乡贤担任调解员,村里的邻里关系都变得更加和谐友善了。”高潮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组长张士发说。
近年来,青山区八吉府街道高潮村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五共”理念,挖掘乡贤资源、组建乡贤队伍、凝聚乡贤力量,引导乡贤共同参与乡村矛盾纠纷调解,走出一条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共同缔造”新路径。
整合力量建队伍
据了解,矛盾纠纷调解在乡村治理中占有一定比重,主要集中在田间地角、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家长里短的“小事”,这些小矛盾虽然不大,但处理起来却是相当棘手。
为解决村级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高潮村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由村委会副主任张士发任组长,村两委再挑选村里辈分高、威信高、资历深的三位乡贤担任调解员。
“我在村里担任过小队长、村委会委员、党支部书记,都工作三十多年了,村里的人和事我都熟!”乡贤调解员杨合庆说。72岁的杨合庆,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群众经验丰富,像他一样的老干部还有77岁的彭发树。
▲ 高潮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现场。
在这次高潮村选任乡贤担任调解员的工作中,他们凭借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以及热心肠、威信高、影响大、接地气等独特优势,在村民代表会上脱颖而出,被聘请为乡贤调解员。
退伍军人张士拥是三位乡贤调解员中年纪最轻的,也是听说村里要成立调解委员会后,主动申请加入的一位。自退伍回乡后,张士拥一直闲不下来,有事没事他就爱在村里转转,碰上村民之间闹矛盾起争执,他便主动劝和,久而久之,就成了村里有名的“和事佬”。
“成为乡贤调解员让我感觉像又回到了部队,浑身充满干劲。”张士拥一直秉承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誓言,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正式成为人民调解委员会中的一员。
调解纠纷纾民心
“我在地里种的艾蒿草一定是被你挖了,你必须要赔偿!”近日,在高潮村张家湾,村民邬某和喻某两家人的争吵声打破了村里的平静。矛盾的起因是喻某不小心把邬某地里种的艾蒿草挖了。
“她把艾蒿草种得离我家地这么近,我还以为是长在地里的野草,既然她要我赔偿艾蒿草的钱,那她之前把我地里的辣椒秧子扯了,是不是也要赔偿我的损失?”见到村里的调解员来到现场,喻某也向乡贤调解员道出内心积攒的情绪。
▲ 调解员张士拥、彭发树前往村民家中调解。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家都是邻居,有什么事情都好说好商量,不要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伤了和气……。”高潮村乡贤调解员彭发树、张士拥见双方情绪激动,决定暂时将两人分开,分头给双方做工作。在两位乡贤调解员的耐心劝说和调停下,双方表示不再争吵,互相也不需要赔偿了。这是高潮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精准高效化解村民矛盾的一个缩影。
巧用方法显成效
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后,三位乡贤调解员从法律法规着眼,从乡情亲情入手,从民间“老理”出发,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化解村民矛盾。
▲ 调解员张士拥组织村民进行现场勘验。
同时,为应对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不断摸索学习,总结出一套更适合高潮村的调解方法“分头调解法”,先将矛盾放在一边,摸清双方当事人的性格,再分别上门了解情况,做当事人的工作,最后作为中间人,将双方叫到一块商量,矛盾往往迎刃而解。
现在,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都主动去找乡贤调解员,他们对农村的各种矛盾把握得住、把握得准,而且说话有分量、公平公正,村民都愿意信服他们。截至目前,乡贤调解员已成功调解66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当事人对调解满意度超过95%。
下一步,高潮村将持续发动乡贤助力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推动有信念、有威望、有学识的乡贤加入调解员的队伍之中,不断增强乡贤主人翁意识,让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在高潮村走深走实。
同时,加大对乡贤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乡贤调解员知识素养,提升调解队伍专业化水平,让“枫桥经验”在高潮村得到生动实践,为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