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0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湖北省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湖北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汉举行。
活动期间,来自28个国家、36个政党的177名党宾政要会聚湖北。5月29日—30日部分外宾参观考察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黄鹤楼公园、华中科技大学等地。深度体验了武汉的魅力,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东湖湿地“惊艳”国际友人
29日下午,参加此次专题宣介会的外宾来到了武汉东湖。
从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到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展厅,代表团一行边走边看,为中国、为湖北武汉在生态保护上取得的成就点赞。
29日,外宾参观《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记者肖僖 摄
《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展厅位于落雁景区和磨山景区交界处的郊野道上,由废弃水厂改造而来。内部展览分为“色、声、香、味、触、法”六感,通过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形式,诠释着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 中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看到屏幕上展示出中国修复湿地的一项项数据、一幅幅图景,不少外宾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做起了笔记。
29日,外宾参观《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记者肖僖 摄
“展览让我了解到东湖湿地修复的成效来之不易,不难看出,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站在东湖边,巴勒斯坦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泽亚德·沙迪德说。 “作为一座诞生在湿地上的城市,武汉人的餐桌离不开莲藕。夏天的脆藕片、藕带,秋天的排骨藕汤,冬天的腊鸭焖藕,都是武汉人魂牵梦萦的乡愁。”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考察团成员哈慕德忍不住回忆起了武汉美食的滋味。哈慕德曾在武汉求学三年,攻读华中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武汉的美食令我难忘,这次我一定要多多品尝!”哈慕德说。
楚文化倾倒一众外宾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30日上午,外宾考察团来到了龟山脚下的黄鹤楼,在歌舞表演中体验楚文化的魅力。
现场,湖北大学“龙狮团”的成员们身披装备,随着音乐舞动,将狮子的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荆风楚韵的乐舞表演《楚腰》、男子双人杂技表演《力量》等赢得了外宾的掌声。
美国籍“武当三丰派十六代武术传人”杰克领衔的太极表演、湖北大学突尼斯籍留学生海悦等6名国际友人及中国学生合唱《黄鹤楼》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少外宾跟着留学生一起轻声哼唱。
传统乐器演奏表演。记者余睿 摄
考察团成员毛罗·里维拉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是阿根廷主权祖国研究中心语言部主任,时隔五年,他又一次来到中国,“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让我惊叹,我想现在呈现在我眼前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毛罗·里维拉说。
湖北大学突尼斯籍留学生海悦等6名国际友人及中国学生合唱《黄鹤楼》。记者余睿 摄
委内瑞拉全国代表大会议员赫内塞斯·加尔伏特举起国旗与黄鹤楼合影。“我想把这段经历带回我的国家,向我的朋友讲述这段奇妙的中国之旅。”赫内塞斯·加尔伏特笑着说。
10秒激光礼品让他们直呼“太有创意”
30日上午,结束黄鹤楼的人文之旅,参访团走进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参观湖北高科技成果展示,感受武汉的科创实力。
长飞光纤、高德红外、TCL华星、华工激光、梦芯科技、库柏特科技、华中数控等一批武汉的行业领军企业,通过仪器设备、模型、视频等形式展示各自的高科技成果。不少外宾在展台前停留,了解信息,交换名片,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华工激光的激光打标机成为现场的热点之一。嘉宾只需要在旁边的电子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最快10秒钟,就能拿到刻有自己姓名的金属片。这款个性化定制的礼品,让许多外宾都不禁感叹“太有创意了”。
贝宁嘉宾在拍激光打标过程的视频。记者范婷婷 摄
卡洛斯·赫尔南德斯是多米尼加现代革命党国际事务秘书处执行领导委员会成员,也是此次参访团拉美青年精英研修班的一员。他兴奋地向记者展示拿到的成品,并说道:“这次一起来的拉美青年都表示很荣幸,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全球顶尖的武汉科技企业,向他们学习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带回拉美地区帮助当地科技发展。”
捷克嘉宾在库柏特科技展台前。记者范婷婷 摄
智利社会融合党首都大区纪委委员、能源部社会发展与融合司专家帕布洛·因松萨表示,今天在现场看到的这些企业,他们做出的贡献不仅是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也是在推动整个人类世界向前进步。
来之前,我并没有想到在武汉有这么多高科技企业。”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党主席罗塔鲁说,他在参观中得知武汉有100多万在校大学生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武汉科创实力的来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