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人上榜“荆楚楷模”,原来是她......

近日,由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荆楚楷模”,2022年11月—12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来自武汉青山的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武钢有限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宋畅光荣上榜。

宋畅是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

武钢有限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

她从事钢铁产品研发10余年

参与11项重点研发项目

及40余个新产品开发

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1项

接下来

带你详细了解

这位“钢铁玫瑰”的事迹

感受榜样的力量

宋 畅

身姿纤巧,笑声朗朗,活脱一个邻家女孩,看模样似乎很难把她与钢铁、发明之类的词语联系起来,但今年36岁的她,已从事钢铁产品研发10余年,她领衔研发的750MPa级高强度高精度磁轭钢,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机转子,份额超80%,单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超越三峡而雄踞世界水电之巅,是不折不扣的大国重器。

2011年,宋畅从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进入武钢技术中心,作为一名金属材料专业的硕士,她没有分到很多女孩子青睐的行政部门,而是分到了热轧研究所。所里人才济济,一位女博士刚刚成功开发出X80管线钢而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大家手头都有项目,人人都憋着一股劲,没功夫搭理新人。宋畅毫不介意,她认为每个项目都很牛,多了解了解正好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所长告诉她:没事别到处看新鲜了,有个大型水电工程用磁轭钢项目即将上马,以后就专门搞这个,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750MPa高强级别磁轭钢,一旦研发成功,将填补国内第三代磁轭钢技术空白。

所长一番话把宋畅说得云里雾里,研发成功当然好啊,可怎样才能成功呢?

“从产品研发来说,成功就是试错。”多年以后,宋畅回忆研发之初的种种,这样介绍说。她进一步解释:“研发的方向是明确的,但一次命中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使是一次性成功,也需要反复验证,验证的方式就是改变排列组合,以及加加减减,比如钢种的强度级别,跟合金的配比紧密相关,结合不同的工艺流程,一个数值的改变可能带来几百种变化。”

▲ 在生产现场检查钢板质量

每一次变化都需要跟踪。合金成分的变化要跟踪炼钢厂,板型控制要跟踪热轧厂,退火环节要跟踪冷轧厂……那时候她还没有结婚,住在单身宿舍,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炎热潮湿的夏季,经常深更半夜起来,跟着星星月亮到各个厂跟踪。

即便如此,这也还算一个聪明的办法。因为从前有很多次,她从所里下白班后直接去厂里,以为一到转炉跟前刚好就赶上她要的那一炉钢,可炼钢师傅告诉她,由于不同的规格、批次和炉况,还请她“稍安勿躁”。这一“稍安”往往就是一宿,等到炼她要的那一炉钢,可能天已大亮,这意味着“白加黑”“黑加白”连轴转的时间至少超过32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下半年,武钢磁轭钢项目通过中国钢铁协会认证。中钢协认为,该产品的强度级别和板型精度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准备试验样品

此时距正式向乌东德项目供货尚有3年。仿佛为了这3年时间不被浪费,除了磁感性能、强度级别等硬指标,用户又从低温韧性、板宽均匀性、纵横向力学性能三个维度提出全新的颠覆性指标,各项指标都趋于热轧产线极限水平,如不平度,国内普通热轧高强钢最佳水平约为3mm/m,国外同期水平约为2.5mm/m,而用户要求小于1mm/m!更具挑战性的是,三个维度存在此消彼长的内在冲突。

“表面上看好像前面的工作只做了一半,还有一半需要从头做起。”宋畅说:“实际上没那么简单,钢板的高强度、强韧性与磁感性之间的矛盾好比三元N次方程,当你把其中一个当作常数,好像就要得出另外两个的时候,会发现完全不可思议的现象,这意味着需要推倒重来,有点像拼积木。”

▲ 在用户现场进行钢板使用情况跟踪

有试验就要跟踪,为了掌握第一手实验数据,宋畅经常深更半夜去厂里。一个春天的午夜,接到调度电话,宋畅连忙赶到冷轧厂跟踪磁轭钢退火,谁知一去就坐上了冷板凳。冷轧厂生产技术部一个小伙子说,有一批紧急订单需要连夜安排生产,她的磁轭钢必须让开大道。宋畅对冷轧厂罩式炉退火的能力掌握得十分清楚,心里盘算一下立即就知道二者并不矛盾。她不急不躁,跟小伙子理论起来,她晓之以理讲述专业知识,让小伙子服了气,最终磁轭钢退火实验顺利进行。而这次意外,也打动了小伙子的心扉,没过多久,二人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在乌东德水电站项目现场

2016年底,作为项目负责人,宋畅随着首批750MPa高强级别磁轭钢来到乌东德发电机组制造厂。这家外企的现场质量主管认真比对她送来的产品和一家外国公司的产品后说:“他们没有做到的,你们做到了!”

2019年12月18日,乌东德水电项目首台机组转子吊装现场,无数双眼睛注视着直径接近18米的庞然大物,在电磁吊巨大的引力下缓缓移动,一丝一毫精准对位,一声哨响,重达2000多吨的转子毫厘不爽地叠装成功,欢呼的海洋席卷而来……宋畅是人群中最兴奋的一个,她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为了这一天,她付出了整整十个春秋。

“她的团队攻克了钢板的高强度、强韧性与磁感性之间的矛盾,创造性地开发了这三种性能的协同控制技术,同时开发出全流程低内应力控制技术,有效解决高强钢板型精确控制及切割变形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使开发出来的磁轭钢具有高强度、高磁感、高形状尺寸精度、低残余力和良好的激光切割性能,实物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在第一届中国先进材料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做报告

基于上述理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宋畅最佳女性发明奖。“女发明家”的称号不胫而走。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曾经十年磨一剑的女发明家说,下一个十年还干磁轭钢,这次瞄准的是1200MPa高强级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