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微光”,筑起青山温暖“防疫墙”

寒冬生暖意,微光抚人心。

在武汉市青山各街道社区,活跃着一股股温暖力量,大家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点点微光,筑起青山人温暖“防疫墙”。


“有事没事找凤琴”

“网格管家”3年记满12本居民健康日记

▲ 张凤琴记录的部分健康日记

今年66岁的张凤琴退休前是武钢质检中心的一名质检员,曾获得过“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她的母亲是“中国好人”董淑华,退休后,她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倾力为网格内328户居民分忧解难。而“有事没事找凤琴”也成为了居民们的口头禅,表达了对张凤琴的喜爱与信任。

前些天,园林社区127小区宣布临时性管控。如何在管控期间将物资正常送到百姓手里成为了张凤琴第一时间需要为民分忧的事情。发起团购、统计人数、物资消毒、物资分配,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显然,要完成以上一系列动作,并不容易。

“那几天大半夜还在统计核对名单、沟通对接事务,因为很多居民没有网格员的微信,大家都把信息发给我,我就帮忙把信息一个个传给网格员。”张凤琴说,为了统计不出错,第二天让居民拿到菜品,自己熬了好几个通宵,“因为传来的信息太多了,我得一个个仔细核对并整理,我觉都睡不着,看群消息眼睛都看痛了。”直到看到这些菜品和物品顺利到达居民手里,她才终于长舒一口气。正是张凤琴的热情和责任心,帮助居民及时缓解了生活上的燃眉之急,成为社区保供体系的有力补充。

▲ 张凤琴核对居民信息

张凤琴的手机已经用了整整5个年头,手机屏幕已经摔碎了几块,可是她却舍不得换手机,她总说,这里面有328户923人的联系方式。为了提醒居民做好个人防护,严格遵守防疫规定,张凤琴用她上了“年纪”的手机,在群里耐心细致地为居民解读防疫政策,及时将官方疫情防控措施、上级要求等重要信息宣传到千家万户,将科学防疫知识普及到户到人,减少虚假信息对老年居民情绪的干扰,最大程度稳定他们的情绪、打消顾虑。

每天,总能看到张凤琴在21个门栋之间来回奔波。疫情给小区里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张凤琴鼓励、号召居民们互帮互助,“困难是一时的,我们一起解决”。老年人就医不便,她第一时间联系网格内医生点对点为老人服务;老年人不会订菜,她呼吁门栋里的年轻人帮老人线上订购;为保障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一有爱心菜,张凤琴就和网格员一同挨家挨户送去,10和11门的电梯因疫情原因不允许使用,她就爬楼梯为居民送上楼去。

▲ 张凤琴(右)

为了帮助老年居民更好地监测体温,张凤琴从社区借来体温枪,帮他们测量体温并记录数据。一把体温枪,不仅测出了体温,也量出了居民之间温暖的情谊。同时她仔细查看网格群内的体温接龙,将网格内328户居民的体温情况一户不落地记录下来,自2020年疫情以来,她坚持记了厚厚12本。一张张,一摞摞,记载的不仅是居民的体温情况,更是张凤琴对居民的关心和责任。

张凤琴的细心与热情影响了更多的人,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身防疫志愿工作。如今,和张凤琴一起工作的共有8个党员志愿者,其中年龄最大的吕世泰今年已经72岁了。“一个平凡的人,一颗博爱的心,做着不平凡的事”,这句话曾用来形容张凤琴的母亲董淑华,如今用在张凤琴身上也十分妥帖。


助力社区疫情防控

志愿者队伍筑牢安全防线

“出一份力是一份力。”在钢花村街道青翠苑社区,由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奔忙在小区各个角落,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 志愿者查验外卖员健康码等,并进行信息登记

上午9时许,在青翠苑社区2号院大门口,志愿者曾磊和同事吴师傅一道,身穿红马甲,手持测温枪,在入口处值守。“您好,请扫码”“请出示健康码”……有居民进出小区时,两位志愿者立即迎上前,提醒居民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及核酸阴性证明,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一位正要进小区的外卖员在志愿者引导下,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及核酸阴性证明,并进行信息登记后方进入小区。

青翠苑社区书记介绍道,青翠苑社区由8个院落组成,小区为开放式结构,四通八达,人口流动量大,人员复杂,防控压力较大。小区一批退休党员、热心居民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小区卡口值守、排查登记、宣传引导等防控工作,守护家园安全。青翠苑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有200多人,每天参与小区卡口值守的就有40多人。

▲ 两名志愿者拿着小喇叭在小区内巡视喊话,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

上午10时,青翠苑社区3号院内,志愿者宋士兰、谢江萍戴着红袖章,拿着小喇叭在小区内巡视宣传,“居民们赶快下来做核酸了,出门前记得关煤气,戴好口罩,拿好手机和钥匙。”两人边走边喊,走遍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提醒居民做核酸。宋士兰表示,每次志愿者招募令一发出,她总是第一时间报名。作为社区的一分子,自己乐意为社区防疫出一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青翠苑社区老年人居多,仅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00多人,一些老年人不会使用手机。在社区每一个核酸检测点,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不仅要维护队伍秩序,提醒居民保持间隔距离,还要帮助没有手机的老年人完成信息录入;老年人习惯持核酸卡片出行,对卡片的需求量较大,志愿者熟练地手写核酸卡片,及时交到做完检测的老年人手中,保证了核酸检测的秩序和效率。

青翠苑社区书记表示,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离不开基层的智慧与力量。有社区防疫志愿者的鼎力相助,青翠苑社区有信心落实好防疫“四方责任”,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做好防疫宣传

网格员兜里随时揣着防疫物资

“李奶奶,这几天天气冷,您少出门。出门买菜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一上班,钢都花园街道绿景苑社区网格员鄂文莉就开始走访老人,她要对重点关注的高龄、独居、空巢老人进行防疫宣传。

▲ 鄂文莉(右)进行防疫宣传

72岁的李奶奶看见网格员上门,赶忙热情地邀请鄂文莉进屋里坐。鄂文莉婉拒了:“李奶奶,特殊时期,我不进去了。我给您宣传一下近期科学精准防控的注意事项,说话之前您先戴个口罩。”李奶奶的孙子近期住在李奶奶家,鄂文莉也给他强调了防护的重要性,“个人防护要引起重视,出去玩记得保持社交距离”。 

在走访过程中,鄂文莉还会随时提着一个蓝色帆布袋。除了宣传资料,袋子里还装着30个口罩、2瓶酒精消毒液和1盒消毒湿巾。鄂文莉说:“疫情尚未结束,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可以掉以轻心。我的职业特殊,每天都要和居民接触,保护好我自己也是保护好居民。”

▲ 鄂文莉随身携带的帆布袋里装着防疫物资

一边和居民说着话,一边还有工作电话,鄂文莉从兜里掏出手机,在她的衣兜里也装着几个口罩。她笑言:“我上门时说话多,口罩容易积水,几乎每个小时都要换一个新的。同时,因为要随时准备给没戴口罩的居民送口罩,我就怕少了不够用,所以衣服兜里也都放了口罩、酒精。”

在社区小广场,有几位老人刚吃完热干面,看到有老人的口罩已经滑到下巴上,鄂文莉赶紧上前递上几个新口罩提醒他们:“老人家,过完早别忘了把口罩戴好,聊天也一定要保持距离。你看你们口罩都脏了,我给你们换几个新的。”

绿景苑社区党委书记介绍,现在社区每名网格员都跟鄂文莉一样,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也随身为居民准备着防疫物资,“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对居民自我保护知识的普及,呼吁大家做到‘五还要’——口罩还要继续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居民不但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还要做家人的健康监护人,督促、帮助家人尤其是‘一老一小’做好个人防疫。”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爱管事”的热心人成了志愿者

“麻烦您扫一下这个场所码。”在白玉山街道康寿社区门口,居民郑耕祥一边提醒进入小区的居民,一边查看他们手机上的健康码。身着志愿者马甲,每天在社区门口值守,成了近一个月来郑耕祥的“固定工作”。

郑耕祥今年69岁,退休已有十来年,4年前搬到康寿社区居住。在邻居们看来,他是个“爱管事”的热心人。此前,经常有从事家电回收等事情的“小喇叭”进入小区,循环的播报让不少居民不胜其扰。由于郑耕祥住在一楼,离小区门口又比较近,他就经常搬出椅子来坐在门口,遇到“小喇叭”就上前劝说他们降低音量。碰到有些不配合的人,他也会坚持劝阻,让他们离开社区。

▲ “热心人”郑耕祥正在查验进入小区居民的健康码

康寿社区常住居民有4300多人,分成4个院落,相当于有4个出入口需要值守。11月初,社区征求郑耕祥意见,询问其是否能加入“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参与值守,郑耕祥当即表示同意。

此后,郑耕祥每天上午8时许开始参与值守,中午回家吃饭然后休息大概1个小时,下午一直值守到5时30分左右“下班”。其间,他要查看每个进入小区人员的健康码,提醒外出散步的居民戴好口罩。

最近,小区门口新张贴了场所码,郑耕祥开始认真地提醒出入人员扫码登记。“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把社区守好。”他说,“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退休了还能出一份力,也是一种成就感。”

康寿社区书记介绍,“红袖章”志愿服务队由社区老党员、老干部以及热心从事公益活动的居民组成,主要围绕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特殊人群关爱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志愿服务队人数已扩大到30人,确保社区4个出入口24小时有人值守,也能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所需的帮助。


政企联村构建“抗疫共同体”

为防疫一线“添温加暖”

12月5日,一辆辆货车从武汉市化工园区出发,驶向园区周边吴桥村、联丰村、崇阳村、上渡口村、新村村、前锋村、工业港村和群联村等7个村。

车上满载着方便面、八宝粥、面包等速食和取暖物资,足有五百余箱。这些物资由园区11家企业捐赠,将被送到村内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

武汉市化工园区东临长江,自然村或者是村湾分别坐落在园区的南、北面。按照省委关于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安排,化工园区党工委委员分别包保服务园区1至2家企业,结对联系1个村。


今年以来,面对多轮本土疫情,化工园区党工委迅速反应,积极扛起防疫责任,结合实践活动联系点安排,建立政企村快速反应联络抗疫机制。园区各单位安排党员干部下沉到村,同周边各村村委班子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轮流24小时在村口卡口值守,对过往车辆和人员逐一排查。通过开展联合党支部活动、组团式服务,先后组织党员志愿者近1000人次参与,构筑防疫坚实堡垒,切实构建互帮互助的“园区抗疫共同体”,为园区企业保产保供保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非常感谢爱心企业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关心和关爱,这批物资不仅为奋战一线的防疫人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也为大家注入了共同抗疫的信心。”收到园区企业的爱心捐赠后,上渡口村村干部说道。

据悉,武汉化工区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自2020年武汉出现疫情以来,园区无一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未发生一起聚集性疫情和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今年园区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达650亿元,同比增长11.68%,连续两年连跨两个百亿台阶。园区企业已先后多次自发向周边村捐赠防疫和生活物资,累计金额超20万元。

冬日里的“微光”,汇聚成防疫暖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