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6月6日,青山区吉林街小学508班的孩子们来到位于红钢城十九街社区的红军小院,在这里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听胡荌荌同学讲述她的太爷爷——老红军肖先东的故事,师生共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思政课上,胡荌荌(左一)讲述太爷爷的长征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 追寻红色记忆
红军后代讲长征故事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6月6日下午3时,青山区红钢城十九街社区的“红军小院”里响起了一阵悠扬的歌声。吉林街小学508班学生在学校政教主任、道法老师洪裕的带领下,动情地唱起了这首经典歌曲,开启了一堂不一样的思政课。
洪裕告诉孩子们,这首《雨花石》是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的主题曲。故事讲的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一个名叫小岗的孩子在地下党孙大叔的指引下,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掩护抗日革命力量,最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
洪裕说:“歌曲里的一颗颗雨花石,代表的是每一位革命先烈,五彩路象征着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她带孩子们参观了这间修建在老红军肖先东住所楼下的红军小院,共同回忆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感悟长征精神。
老红军肖先东的重孙女、吉林街小学508班学生胡荌荌向同学们讲述了太爷爷的长征故事:“太爷爷老家在湖南龙山,家乡对面就是湖北恩施。1934年3月的一天,湘鄂西的红军转战湘鄂边界,红军的一支部队在太爷爷的家乡龙山县的大山中迷失方向,当年14岁的他给红军带路,就这样跟着部队离开家乡,参加了革命。”“中央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在突围时遭到反动派飞机大炮的猛烈袭击,太爷爷的右腿膝盖被弹片连皮带肉削掉一大块,部分膝盖骨裂开了,鲜血直往外冒。太爷爷用茅草包住伤口,又撕下一块衣襟勒紧,直到晚上才到老百姓家借来针线,将伤口缝好。他凭着对党、对人民队伍的热爱,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紧跟队伍,翻越大山,蹚过大河,这次负伤也让他留下了终身残疾……”
听完老红军的长征故事,孩子们深受触动。他们说:“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的强国少年。”
■ 感受信仰力量
小志愿者说革命故事
思政课上,洪裕还带学生们参观了红军小院里的红心亭。她告诉孩子们:“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很多磨难沧桑,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像老红军肖先东一样的英雄人物,刘胡兰、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威胁大义凛然;董存瑞在战斗中不畏牺牲……这些名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508班学生王兴泉是武汉革命博物馆里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他给同学们讲述了夏明翰的故事:“在牺牲前的一晚,夏明翰忍着剧痛,给自己的妻子、母亲和大姐各写了一封诀别信。他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用泪水送儿离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他还激励大姐‘我们没有罪,我们要斗争’,嘱托妻子‘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字字句句饱含着对亲人的深情眷恋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同学们说,为了党的事业,夏明翰放弃了优越的家庭条件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毅然决然投身于艰苦的革命道路,直到献出宝贵生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如今,先辈们为之奋斗的祖国繁荣昌盛,而他们坚守信仰、敢于牺牲的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代后来人接续奋斗。
学生王瑞恒说,肖先东、夏明翰这些革命者就像歌中所唱的“雨花石”那么伟大,将自己的生命化作石头,铺在了这条革命事业的道路上,我们就是踏着他们用一生心血和汗水铺就的这条路,才能过上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
■ 诉说时代变化
少先队员坚定强国梦
课堂上,在洪裕的引导下,孩子们畅谈起这些年家乡发生的变化。同学们说,听爸爸妈妈说,以前的青山区因为聚集了很多重工业企业,粉尘较多。如今的青山区经过环境治理,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重现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景。“短短几十年间,青山区变成了交通畅达的宜居之区,如今地铁5号线也开通了,真为家乡武汉感到骄傲,也为生活在青山区感到幸福。”学生刘佳说。
吉林街小学党支部书记罗强给大家讲述了方志敏在狱中写下《清贫》的故事:“青山从解放前的荒芜之地变成现在的十里钢城,离不开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也离不开建设者和我们父辈的努力。少先队员是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要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他鼓励孩子们将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和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专家说
红军小院是武汉市青山区十九街社区集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吉林街小学508班胡荌荌同学的太爷爷——老红军肖先东曾在此居住。吉林街小学党支部因势利导,将思政课堂从教室内搬到了小院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传承红色基因的主线贯穿始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大思政课”。
——青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马晋
家长说
这堂课既让孩子们了解红色历史,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又帮助他们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品质,增强自信。听了老师和孩子们分享的故事,我也感触颇深,新时代的孩子们身上,应该具备更多红色精神,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奉献,这也是我们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进一步关注和引导的。
——青山区吉林街小学508班 王兴泉家长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编辑:张文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