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小年不同地区时间各有所异,相同的是都被视为过年的开端,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那么在孝感,我们以前都是怎么过小年的呢?
大家还记得孝感地区的小年习俗么?
腊月期间要给一家人做新衣添置家具、碗筷。如若钱不够至少要购一把新筷子,香烛、黄裱纸、门神、春联、门笺、鞭炮更是腊月期间必购之物。
孝感民谚“腊月二十七,年办毕。”
春节敬神祭祖以及吃穿用等一切物品都应在腊月底办齐,以取丰衣足食的吉祥寓意。腊月是商店、作坊最忙的日子,日用杂品、百货、布匹,文具纸张、糕点、肉食等价格比平时贵。
孝感民谚“有钱不买腊月货”。
人们舍得在腊月办年时花钱,故而孝感民谚又有“要过发财年,舍得多花钱”。
孝感民谚“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上天”。
孝感祭灶用的是麦芽糖,俗称打白糖,即孝感城关以及八埠口等地糖坊所制的糯米饧糖。意在粘住灶神嘴巴,不说自己的过错,开年后做好事积善德,弥补过错,请求灶神原谅,有忏悔之意。还要备清水草料,使灶神上天所骑的马吃饱喝足。祭完后便把神像烧掉,称之“送灶”。民间对祭灶十分重视,故而腊月二十四称之为“过小年”。
除尘——除旧迎新
孝感民谚“腊月二十三扫尘日”,又有“腊月二十五撢尘土”。
扫尘就是洗刷衣被,打扫房屋庭舍卫生,又俗称“除尘”。东汉郑玄《礼记》注本中有“卂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载,周书《秘奥造屋经》中也说:“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可见我国古代早就认识到打扫卫生对防预疾病有重要作用。扫尘源于古代驱避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吕览注》称“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除旧迎新,祛除不祥的卫生大扫除。在扫尘开始时,先祷告说:“土地爷爷躲一躲,扫了房子供果果”。孝感耆宿有如下一首《扫舍》诗:“莫谓儒宫陋,常将敝帚储。作为吾所爱,尘与岁俱除。香穗衣篝簇,梅花纸帐舒。纱笼重检点,珍获数行书”,充满了情趣。
扫尘土
孝感民谚“腊月二十七洗疚疾,腊月二十八洗邋遢。”
传说春节前洗澡理发,洗刷衣服用具,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年,有消灾去病之功效。因此,从祭灶到除夕,孝感城关澡堂、理发店都门庭若市。澴河、濠沟(护城河)边洗刷衣具的妇女往来如织。
我们怀念的这些旧时光是否一去不复返?城市的变迁伴随的是文化的剥离和人情的冷清。其实我们深知孝感是一个深藏文化底蕴的地方,不少人感叹文化的流失,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
所以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就我觉得其实就是最真实的“家生活”。那么有这么一个地方,你值得一去。传统的农舍房屋干净整洁,三室一厅、四室一厅满足的正是寻找“家”的感觉,来到新建源景区,感受生活,即是感受最本真的传统文化。
在这里,经常能看到爷爷奶奶佝偻着身子却依然牵着孙子的画面,也可以看到童趣的嬉戏,也许你也能看到我,一个普通人,拿着相机正在寻找最真实的你的生活。
这个小年,一个普通的我,依然会在新建源景区,因为普通的你,得到这世间最美的感动。这个最美的感动,是团圆!
红灯结彩新建源,红红火火迎新年
弘扬乡土文化,传承农家美食
期盼着新年的美好如同灯光一般明亮而又长久
一起感受红红火火农庄情
请输入验证码